对联大全
当前位置:好文诗网_古诗文大全鉴赏>在线对联大全>名人对联

刘基对联大全

刘基对联大全

  明洪武八年(1375年)4月16日忧愤而死(一说被胡惟庸毒死),终年64岁。封诚意伯,追赠太师,谥文成。著有《郁离子》10逆子、《覆瓿集》24卷、《写情集》4卷、《犁眉公集》等,后人编为《诚意伯文集》传世。相传作有《烧饼歌》对后世之事多有预言。


刘基自题联

岂能尽如人意;


但求无愧我心。

——自题

刘基撰题联

门前五福地;


户中一洞天。


——题颍川阳翟(河南省禹州县)三峰山西峰祖师洞
  祖师洞位于禹州县三峰山西峰那个山头底下,有一溜岩石伸出头来,天然一道崖棚。崖棚下边还有几块自然生成的石椅子。虽然大小不一,高矮不一,却都有靠背和扶手。前边还有石案,可以喝茶,下棋。这崖棚是个好地方,冬天避风,夏天遮雨,在山坡干活的人都喜欢到这里边休息。明朝时候,全国兴起修名人古墓,寻名人故里,找名人遗迹。一找,这山底吴是唐朝画圣吴道子的家乡。这石崖是吴道子小时候放牛时经常纳凉、避雨的地方。那个大椅子,吴道子老躺在上面休息;那小椅子,吴道子爱坐那儿喝水;那石案子,吴道子常在那儿下棋。这些东西便成了名人遗迹。据说,朱元璋北伐中原时,路过这里,看了吴道子的放牧坡、饮牛坑、分牛石、石椅子,心里很激动。因为朱元璋小时候家里也很穷,也曾给地主作牧童,放牛放羊,甚至到皇觉寺当过和尚,跟吴道子的经历很相仿。他说:“谁说圣人是天生?谁说皇帝是龙种?民间多英杰,可叹没人用。若遇扶摇风,直可冲苍穹!”当时他就令人重修“圣人堂”,重建“桥上庙”,并且把山顶上这个崖洞定名为“祖师洞”。还叫太史令刘基在洞外岩壁上撰刻了这一副对联。后来,朱元璋又把他的第五个儿子朱棣封为周王,建官邸在开封,管到钧州这地方。朱棣也曾到三峰山来,考察野生植物,都哪些可以食用、充饥、救灾荒。还在这“祖师洞”里描画了各种食草的图样,编了本书,名字叫《救荒本草》。从此,祖师洞就更加有名了。外地到禹州来的人,都想看看吴道子放牛呆过的地方,看看朱元璋、刘基撰题的洞名和对联,看看周定王编绘《救荒本草》用过的石案和石椅子。有的人不光看看,还想坐坐、摸摸。时间长了,来的人多了,几把石椅子被坐得光溜溜的。

气障百川偏号小;
名侪五岳孰云孤。

——题安徽省宿松县长江小孤山小姑庙

  在安徽宿松县和江西彭泽县烟波浩淼的长江上,孑然兀立着一座风姿秀逸的山,这就是小孤山,它孤峰独立,山高一百余米,最称著的为龙耳洞,洞内风光旖旎;自山下至山顶亭、塔、楼、阁错落有致、古树翠竹掩映,天水一色。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与之相对的长江南岸江边有一巨石名彭浪矶,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将此矶改名为彭郎矶。这一字之变,便生出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于是有了“小姑嫁彭郎“的故事,安徽的小姑嫁给了江西的彭郎。小孤山上建成了小姑庙,人们在庙里塑了彭郎像,彭浪矶上造起了彭郎庙,庙里立着小姑像。动人的传说与奇秀的风光使小孤山充满浪漫情调。 然而一旦战云突起,小孤山又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为“海门第一关”。古时山上建有烽火台与炮台,驻有戍兵。每逢战事,这一带江面便战火纷飞,楼船冲撞,涛声伴着杀声,震天动地。朱元璋与陈友谅、太平天国军与曾国藩的湘军、王阳明与朱宸濠……都曾在这一带江上血战。小孤山斜对岸的马当,更是长江上的雄关要塞。抗日战争中,为了阻挡日军军舰溯江而上,中国军民实施了马当封江工程。千万军民不顾敌机的轰炸扫射,夜以继日,在马当江段上,凿沉了满载石块的20艘大轮、驳船、趸船,600多艘帆船,滞缓了日军的进攻。当泊船小孤山下,沿着那364级石阶,蹑磴扪萝,一步步登上小孤山顶,立刻会有一股磅礴之气冲撞着你。登高纵目,看上下天光,樯帆逶迤;大江澎湃,水阔天高。你可许会想起“小姑前年嫁彭郎”的传说,或许会浮现出昔日江上干戈铮铮的鏖战。大江与雄关相连,诗情与战火交织,你会情不自禁地高吟一曲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懋官懋赏,已订山河之誓;

世臣世禄,毋望忠孝之辈。

——题浙江省永嘉县碧莲镇碧莲上村刘氏祖祠永嘉郡祠(1)
  永嘉郡祠实为永嘉郡(今县)刘氏宗祠,位于今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碧莲镇碧莲上村,始建于元朝至正丁未(1367年)春,比文成县南田的刘基庙要早90年。前身是碧莲上村刘氏大宗祠。明洪武元年(1368年)十月朱元璋为表彰刘基功勋,敕封其上三代宗祠为“永嘉郡祠”。次年夏天,刘基来祖庙赠一额,他看到村前祠侧的碧水莲池,便赠名“碧莲”(原村名为边莲),回京后,朱元璋得知刘基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为五服)之亲皆汉代中山靖王后裔,于是敕建中山圣旨亭(现已毁)于祠前。明洪武三年(1370年),御史宋濂为永嘉郡祠题写了一副对联(见下本联释末)。明正德帝朱厚照也御赐“永嘉郡祠”匾额。从朱元璋敕建中山圣旨亭及刘基、宋濂的这副对联可以看出,刘基系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有的学者质疑宋濂之联似不合史情,赞誉出格,有伪作之嫌。朱元璋出自草莽,极需延揽刘基这样一位才学家世双厚的人为光环,朱元璋本人在刘基佐命以来,一直在各种场合称刘基为先生,这不仅有内心真实的一面,也有政治需要的一面。朱元璋并以刘邦为榜样,此时天下还未太平,在以天、地、君、亲、师为道统的古代中国,此时张扬刘基即为张扬朱明,是一种拱云托月之举,加之宋濂与刘基交谊非同一般,宋濂出此对联,也是完全可能的:

  为帝者师,为王者令,亘古中山第一;

  如日之光,如月之明,于今碧水无双。

白鸟祝皇年物显,卫国受君嘉瑞;

紫封来帝阙朝厘,寿圣广福殊称。

——题浙江省开化县苏庄镇广福云台寺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朱元璋在九江吃了败仗,带领残兵败将退到浙江省开化县一个叫云台庄的地方休整,指挥所设在广福云台寺院,期间军师刘基为寺院撰题了这副对联。广福云台寺建于宋朝,清道光年重建,面积约1500多平方米,寺院气势雄伟,院内有如来大佛,高数丈。云台寺历史悠久,兼有一棵吴越古樟,风景点内自然,人文景观丰富而优美,距开化45公里,距古田山自然保护区2公里,由于明太祖亲临之宝刹,留下许多历史古迹和墨宝,名人效应非常吸引游客。

青田与碧莲,支分通脉络,后汉承前汉,吾宗既彼宗;

礼乐光先德,诗书迈古风,参商居两地,谱牒万年同。

——题浙江省永嘉县碧莲镇碧莲上村刘氏祖祠嘉郡公祠

  碧莲镇上村永嘉郡公祠,原名刘氏宗祠,位于碧莲镇上村,1997年列为浙江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永嘉郡公祠始建于元至二十七年(1367年)。明洪武元年(1368年)敕封刘基上三代为永嘉郡公后,取名永嘉郡公祠。明中期重建,坐北朝南,占地2000平方米。祠为二进二厢四合院式木构建筑。前为门厅,面阔5间,进深2间,通面阔20.40米,通进深22.80米。后为正殿,面阔5间,进深6间,通面阔22.80米,通进深18.86米。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悬山式屋顶。天井东丁为厢楼;中有戏台,平面呈方形,4柱,歇山顶,施八角重拱复斗式藻井。祠内楹柱上悬有名家联语多帧:诚意伯刘基亲自撰送了这副对联,还藏有刘基著《诸葛攻守战略》六种兵书14本,颇具文物价值。全祠布局典范,用材粗壮,是明代典型的木构祠宇建筑。

刘基贺赠联

晨岚暮霜滴晴雨;
烟条雾叶相蒙茏。

——贺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青萝山明御史宋濂新居

  郑义门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浦江县城东10多公里的郑宅镇镇中心,人称“江南第一家”。距今870年前,居住在此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自南宋至明代中叶,十五世同居共食,和睦相处,历宋、元、明三代,长达360多年,时称义门郑氏,故名“郑义门”。浦江郑氏家族如此义居,屡受朝廷旌表,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太祖朱元璋赐封其为“江南第一家”。郑氏宗祠坐东朝西,正门前是街,朝白麟溪。偏门朝南,横挂“江南第一家”匾额。始建于元初,占地6600平方米,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其间经过明清时期数次扩建,虽有破坏,但基本格局尚存,端庄严肃,古朴厚重。祠堂内现有元丞相脱脱书写的“白麟溪”碑明太祖、明惠帝赐封的“孝义家”“孝义堂”匾额,明万历《翰林学士宋公碑记》《文侯赐祭之碑》和元明以来知名人士的榻联匾额,还有宋濂所植的9株苍劲古柏。青萝山宋濂故居位于距“郑氏宗祠”东北角青萝山麓1公里。元至正年间宋濂主教东明,慕郑氏“九世同居”“孝义家风”,在此营筑山房,举家自金华潜溪徙居于此。刘基(伯温)贺宋濂新居,谓青萝山宋濂故居“晨岚暮霜滴晴雨,烟条雾叶相蒙茏”。1360年朱元璋聘宋濂出仕,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年)宋年老致仕还乡。洪武十三年(1380年)冬,以长孙宋慎牵涉胡维庸案,举家谪茂州,翌年卒于四川途中。宅之南有宋濂夫人贾氏墓,墓旁附葬子宋隧、孙宋慎,明在启七年立石重修。明成化十八年营屋3间,并塑宋濂像。崇祯间立“青萝故址”碑,清乾隆道光间,多次扩建重修青萝山宋文宪公祠,后迁至东明书院。今存宋濂故居“青萝山房”遗址和贾夫人墓碑及青萝故址碑等。故居之北,有丈许豁口,名“小龙门”,宋濂曾在此著书立说。

刘基律诗联

枝上鸣嘤报早春,

御沟波澹碧龙鳞。

旌旗影动千官肃,(颔联上)

环佩声喧万国宾。(颔联下)

若乳露从霄汉落,(颈联上)

非烟云抱翠华新。(颈联下)

从臣才俊俱杨马,

白首无能愧老身。

——1375年《正旦贺岁》诗联

  明洪武八年(1375年)正旦这日,文武百官照例来奉天殿向皇上贺正旦礼。奉天门前,许多人惊讶地看见刘基柱着杖从文楼那厢颤巍巍地走来。原来昨日皇上着人去刘基寓所,送去一些年糕和黄酒,并请他今日入宫,参加正旦宴席。皇上这一份恩典,让他很感激,早早就入了宫,在文楼上看了一会书。中午宴席散后,刘基与翰林诸友们出了奉天殿,一路说着话,应宋濂之请,一同去大本堂和翰林院看看。太子与诸王在大本堂写春联,太子府诸位先生都在,十分热闹。太子请刘基题诗贺岁,刘基道:“臣既老且病,才思消减许多了。”宋濂道:“刘老先生姑且写一首绝句,我来步韵。”太子将一枝笔递与刘基道:“请老先生写一首罢。”刘基推辞不了,铺开一张纸,凝思片时,就下了笔。众人来看,他写了一首律诗:《正旦贺岁》众人都赞好才思。翰林学士跟着步韵,一下做出了六七首。太子道:“还是刘老先生的诗最为大雅。”众人品评后,都一致叹服。刘基与宋濂等人出了大本堂,来到翰林院,与学士们说了半天的话。刘基难得这么开心一日,快谈近晚方归。新年以来,北方时有烽火,让皇上心绪不宁。正月二十一日,皇上又令邓愈、汤和等十三人分屯于北平、陕西、河南。月底,中书省丞相来报,虽然皇上曾诏令全国设立社学,府、州、县都有学校,但乡间百姓远远未沾教化,请皇上下诏令礼部督促各县仿古家塾、党痒之制,也唤作社学,请当地儒士来教百姓子弟,兼读御制颁行的各类书籍和刑部新定的《律令》。皇上准旨。

刘基合撰、应对联

凤落梧桐梧落凤;(朱元璋)

珠联璧合璧联珠。(刘 基)

——刘基应对朱元章

六木森森,杨柳梧桐松柏;(朱元璋)

三水淼淼,滇池渤海浙江。(刘 基)

——刘基应对朱元章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1360年攻下姑苏(今苏州)后,眼看大业将成,心中甚喜。在庆功宴上,朱元璋给军师刘基出联征答。朱元璋出上联,刘基马上作答下联,君臣二人会心地笑了。

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刘 基)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朱元璋)

——刘基应对朱元璋

  上联寓意:我朱元璋志在消灭吴王陈友谅;下联寓意:太祖以全任交付我刘基则行。从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起,朱元璋与张士诚接境,便开始兵戎相见,近10年间,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到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朱元璋的势力壮大起来了。这年九月的一天,朱元璋如今文武官员,开军事会议,商量进攻东吴张士诚一事。开会这天,军师刘基(字伯温)率先到殿,朱元璋立即站立了起来,把自己早已写好的一副对联上联递给了刘基。朱元璋的对联上联是:“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刘基是朱元璋手下有名的军师,很受朱元璋的器重。他听出来朱元璋虽有进攻东吴的打算,但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大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续了下联,鼓励朱元璋大胆出兵:“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这是一比拼字联:“王”上加“人”是“全”字,;加在旁边是“任”字;“天”下加“口”为“吞”字,上加“口”为“吴”字。朱元璋听了刘基的答话,还再三审视了对联下联,于是下定了进攻东吴的决心,待文武官员到齐后,他拿出进攻东吴的一套设想,文武官员一致赞同。朱元璋进攻东吴张士诚的三步攻势很顺利,只用约二年的时间,便全都完成了。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47岁的张士诚被朱元璋部俘获,后被朱元璋一顿乱棍打死,尸骨被烧成灰。至此东吴亡。朱元璋灭了东吴之后,又带着部队进行着新的战斗。

天作棋盘星作子,何人能下?(朱元璋)

地作琵琶路作弦,那个敢弹?(刘 基)

——刘基对应朱元璋

  有一天,朱元璋与军师刘基开局对弈,从旭日东升开始布阵,直到红日西沉,还不分胜负。朱元璋棋兴未减,叫人掌灯,挑灯夜战。这时寒风瑟瑟,水波粼粼。朱元璋探头仰面观赏天上的星月,即兴构思一上联,要刘基接对:“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基浏览了一下夜景,见地下纵横交错的人行道,顿生灵感,迅速构思出了下联:“地作琵琶路作弦,那个敢弹?”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刘 基)

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朱元璋)

——刘基应对朱元璋

  朱元璋尝与军师刘伯温继续对弈。朱元璋雅兴所致,又将上联略作改动吟出:“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基略一沉思,即对曰:“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此事出自野史,未可尽信。

几幅画图,虎不啸龙不吟,花不馨鱼不跳,成何良史?(朱元璋)

一盘棋局,车无轮马无脚,炮无烟象无牙,作甚将军?(刘 基)

——刘基对应朱元璋

古画一轴,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徐达)

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刘基)

——明开国元帅徐达应对刘基

  传说明朝开国元帅徐达,自小聪明过人,且善于象棋,幼有“象棋神童”之美誉。后来徐达投靠洪武皇帝朱元璋,被封为元帅,辗转南北,成就伟业,明建都南京后,明太祖朱元璋封徐达为中山王,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有一次,明太祖和徐达在莫愁湖畔下象棋,两人本来棋艺差不多,正是棋逢敌手,历来弈棋,各有输赢,现在朱元璋棋兴勃发,因此他向徐达打赌许诺,以莫愁湖作赌注,若是徐达赢了这盘棋,朱元璋就把莫愁湖赐给他,后来经过一番对弈苦战,结果朱元璋还是棋差一着,被徐达胜了,朱元璋果然将莫愁湖赐给徐达,并在此建一座豪华的亭楼,名曰“胜棋楼”,真是皇恩浩荡,扬名于世。徐达因战功显赫,历来认为自己建国有功,时时居功骄傲,飞扬跋扈,现在弈棋,又胜了皇帝,获得赐湖建楼,认为是值得光宗耀祖的事,因此在“胜棋楼”大摆宴席,大肆张扬,请一帮同僚文武官员喝酒祝贺,席间酒醉饭饱,少不了吟诗撰对取乐。刘伯温(基)看见徐达这样居功骄傲,感到危险,有意点拨他,看见厅堂挂有一幅《龙吟虎啸图》古画,就触景生情说:“徐老弟,我这里撰一下联,请你撰答上联,若你答得好,我就喝酒,若你答得不好,就加倍罚酒如何?”徐达高兴地说:“请军师赐教!” 刘伯温就吟出了下联。徐达也是触景生情,看见厅堂上有一幅《龙吟虎啸图》,认为自己南征北战,为大明江山立下丰功伟业,正是他意气风发的时候,于是灵机一动,也随口浪声吟对出上联。席上三清道观的清虚道长见其对得不错,此联以画幅对棋子,造语既有清意,又不悖事理,徐达戎马半生,能对出这样的好联,实是不易,但是联中显出盛气凌人的气势,不禁摇头叹息说:“王爷!你对象棋造诣极深,真是令贫道心悦诚服!心悦诚服啊!” 徐达得意扬扬地说:“哼!说到弈象棋,我不是吹的,可谓天下无敌,即使当今皇上,也是我手下败将!” 老道见他如此张狂便说:“王爷!官场如棋局,荣辱祸福,瞬息万变,错投一子,就全局皆输啊!我这里倒也有一副有关象棋的对联,望与王爷共勉。”徐达道:“请仙长赐教!” 道长于是给徐达撰了一联曰: 

  湖本无愁,笑南朝迭起群雄,不及佳人独步; 

  棋何能胜,因残棋误投一子,致教此局全输!

贺赠刘基联

开国文臣第一;

渡江策士无双。

——明太祖朱元璋题赐军师刘基

  朱元璋灭了东吴之后,又经过几个月的南征北伐,降了方国珍,平定了山东。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于钟山之阳,设坛备仪,先告祀天地,即皇帝位于南郊,后在奉天殿受百官朝贺,成为合法的正统的皇帝了,定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以应天(今江苏省南京)为京师,在奉天殿办公。朱元璋深恨自己年轻时没有机会上学,因而在中年以后,特别注重封建文化的学习。称帝前,尽管戎马生涯艰辛,但“一有功夫就和儒生们列坐赋诗”;做了皇帝后,虽然国事繁忙,依然喜欢舞文弄墨。提起朱元璋给刘基、陶安、徐达等撰写赐赠对联。在奉天殿接受文武百冒官的早朝之后,朱元璋决定给他们中的部分功臣分别撰写一副对联,对他们的功绩予以肯定。于是铺开宣纸,挥笔写就这一联。

刘基故居、庙、祠、墓联

术通象纬;

药采天台。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初大臣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省青田人。元末进士,曾官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后弃官隐居,著《郁离子》,揭露元末暴政。至正年间到应天,劝说朱元璋脱离韩林儿,独树一帜,并为他筹划用兵,参与机要。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博通经史,善写文章,尤其精象纬(象数谶纬)之术。著作有《诚意伯文集》等。下联典指东汉剡溪(今浙江省嵊县)人刘晨,字耀辉,相传永平年间和阮肇同入山采药,迷路遇两个仙女,邀他们到家中,吃胡麻饭,睡前行夫妇之礼。半年后回家,子孙已经7代了。

勋名微管埒;

出处有莘如。

——晚清松阳、鄞县知县刘祝群撰书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刘基祠

  明开国元勋刘基辅朱元璋灭陈友谅,执张自诚,降方国珍,逐鹿中原,剪灭群雄,扶成帝业。功成身退,告老还乡,口不言功,谨言慎行,避不见官,诗酒自娱。吃人诬告,被剥俸禄,为澄清白,重复入朝,引咎自责,维庸奉旨,挟医探病,服药病剧。病危放还,死于家乡,土坟一丘,葬于夏山。百余年后,得以平反,佐命之功,始复重光。刘基死后139年,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追赠太师,谥文成。

五百年名世;

三不朽伟人。

——晚清松阳、鄞县知县刘祝群撰书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刘基祠

  1975年国庆节,毛泽东在书房里,说自己老了,对青年人很羡慕。护士小姐说:“我们有什么好羡慕的,什么成绩也没有。主席,你年青时,想到要建立一个共和国,当主席吗?”毛主席说:“我可不是刘伯温,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文萃周报》第412期)一方面说明毛主席知识渊博,另一方面证明刘基影响之深之广。630多年来,人们对这位历史名人不但没有忘记,而对他的研究也从未间断。研究范围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医学、书画、农事、饮食、卜筮、经易、堪舆等,研究专家遍及全国,并从单一走向多元,从松散到有组织。90年代后相继成立了研究刘基的社团组织。1993年丽水市、青田县成立了刘基研究会,2001年文成县成立了刘基文化研究会,2002年丽水师专成立了刘基研究所,有十多位专家、教授较深层次地进行研究,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2003年浙江工贸学院也杀出一匹黑马,创立了刘基文化研究基金会,投入100万元作为研究基金,并成立了刘基研究所,设立了刘基研究课题,颇有新意。

绿凫水中戏;

白鹤云间飞。

——吴郡李景仰书、刘琏(刘基之长子)撰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武阳山庄慎思亭

  文成县南田镇武阳山庄为当年刘基读书处。刘基故居背靠山,后门出去种着一些花草,门前面对一面湖泊。湖前一亭,曰慎思亭,亭前有吴郡李景仰书、刘琏所撰的这副对联。可以想象当时主人抑郁、苦闷的心情在绿凫白鹤嬉戏湖面一霎间的释放。

百世为人师表;

一代开国元勋。

——浦江县吴醒耶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刘基祠

绝学奇勋人千古;

福地名山世一家。

——葛一鹏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武阳山庄

  武阳山庄前有金陵葛一鹏撰所书的这副对联。内有谨观亭、慎思亭、云鹤楼、知新斋等景点。刘基在元末辞官回乡后,在此处隐居,著名的《郁离子》即作于此。也正是在这里,刘基开始看清了元朝统治者丑恶的面目,后来他终于应朱元璋之邀出山,帮助平定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近300年之洪基。知新斋为刘基书斋名。东厢为卧房,西厢为书房,后面是陈放着用泡沫制成仿真书籍的书架,桌椅古色古香,桌上陈列笔墨笔砚及算盘之类古文人用具。云鹤楼正中为刘伯温画像,上有冯增荣题“千古人豪”及洪武四年御题“武功文成”等匾。两旁为一副刘基的自题对联:“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似怜悯,似慰籍。刘基一代奇材,一生耿介,嫉恶如仇,但终遭陷害,其一生经历之奇崛曲折,令人感叹。

林下风云天下计;

留侯筹策武侯心。

——清乾隆后期青田知县王觐光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刘基祠

腹蕴经书真事业;

笔开气数大文章。

——刘基裔孙刘考图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刘基祠

筹画如神定大计;

指挥任意歼群雄。

——甲子春横阳当代著名书法家张自怡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刘基祠

白衣宰相山中有;

黄石功名世外稀。

——上海国画院名誉院长唐云撰书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刘基祠

五十雄心,重光汉业;

千秋庙宇,永护南田。

——国民革命军整编98军军长刘劲持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刘基祠

青芝美石,毓山川灵秀;

天文兵法,见筹策奇才。

——壬戌春斐昌会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刘基祠

秉礼义于权衡,才优宰相;

定谋猷于帏幄,帝重先生。

——清翰林院编修桂龄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刘基祠

功媲留候,乱世风云成帝业;

才侔诸葛,宗臣遗像肃清高。

——中国国民党要人方觉慧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刘基祠

异世论才,子房气象汉儒者;

同时显学,景濂文章明正宗。

——泰顺县周禧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刘基祠

还我旧河山,想见先公本领;

歆兹新俎豆,扶持民国光荣。

——晚清松阳、鄞县知县刘祝群撰书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刘基祠(3)

是玉芝迁乡,钟疏英奇诚意伯;

搜括苍金石,流传山水谢公诗。

——沈子肃题浙江省青田县石门洞刘基祠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出生于青田九都南田武阳村。曾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并任宰相之职,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17至21岁时在青田石门洞书院跟随老师郑复初学习。为纪念刘基,明嘉靖四年(1525年)在石门洞景区内始建刘基祠,称为石门洞天楼,后楼圮。现存刘文成公祠系民国(1933年)重建,旁有“刘文成公读书处”碑刻一方。另外,在青田县城鹤城镇太鹤山麓(今青田中学内),有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56)的诚意伯祠(俗称刘府祠)一幢,两处皆为青田县县级文保单位。上联“诚意伯”,指《诚意伯文集》,明刘基撰。下联“谢公”,即谢朓。

太鹤访高踪,蔓草斜曛文成宅;

真龙资元辅,奇门秘略郁离书。

——沈子肃题浙江省青田县石门洞刘基祠

  上联“文成”,为刘基谥号。另亦为汉代将军名号,汉武帝拜方士少翁为文成将军,后以伪造帛书被诛。下联“郁离”,书名。明刘基撰。刘基初仕元不得志,弃官入青田山中,因著此书。

妙算拟留侯,翊运功勋开一代;

分封美诚意,祠堂俎豆享千秋。

——清礼部主事翰韵海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脚刘基庙

望气卜王兴,五百年天钟名世;

运筹开帝统,十六代鼎勒元勋。

——清道光青田知县刘荫棠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脚刘基庙

学贯天人,议论之端驰骋于千古;

才兼文武,扰攘之际控驭乎一方。

——莒溪后裔刘眉锡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脚刘基庙

  此联为上海《文汇报》副主编刘文锋重立,上海女书法家周慧珺书。

芳躅绍留侯,摧廊胡雰,功成身退;

骚坛推盟主,滥觞越派,实载文舒。

——南京大学教授钱南扬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脚刘基庙

承儒臣楷模,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开朱明基业,定越定楚定吴六合匡。

——上海黎鲁、朱石基、范志民合撰并书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脚刘基庙
  匾额楹联中真、草、隶、篆书法皆有,或苍劲,或俊逸,若游龙,如翔凤,真乃集书法之大成。览吟联语,历史风云,感慨万千;一代伟人,刘基风姿,展现眼前。

占事考详,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

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渡江策士无双。

——明正德皇帝朱厚照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脚刘基庙(诚意伯庙)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出生于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22岁中进士,26岁为官,任江西高安县丞,次年为县令,30岁弃官回家,谱写了《郁离子》等雄文诗卷。50岁应朱元璋之邀重新出山,辅佐朱元璋一统大明江山,古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洪武四年告老回归,1375年卒于故里。天顺元年,刘基六世孙,奏请立诚意伯祠,明天顺三年建成现存的刘基庙,庙分“王佐”、“帝师”两木坊及头门、仪门、正厅、追远祠,占地3024平方米。刘基庙规模轩敞,制度宏深,为四进单檐二合院式古建筑,构筑粗放严谨。正厅塑有刘基及其二子座姿仪像,神态壮严。大梁与巨柱上分别悬有历代名流题书的巨匾和楹联。明代正德皇帝撰赐了这副楹联云。1989年12月12日定为浙江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国文章,匡时经世,冲天一鹤飞声远;

赤松偕隐,黄石传书,立庙千秋见道高。

——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书法家苏渊雷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脚刘基庙(诚意伯庙)
  刘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与诸葛亮同样是中国古代智慧人物的象征。数百年来,人们将他与姜子牙、诸葛亮并称为历史上的三大军师,视为智慧的化身,推崇备至。刘基庙共有十数处。据介绍,刘基遇害伊始,其族人多不敢姓刘,或改姓金,或改姓留,分迁温州丽水各地。直至明正德九年(1514年)诏为刘基平反,追封刘基为太师,谥文成,《赠谥太师文成诰》上称他“学为帝师,才称王佐”,这才纷纷恢复旧姓,然而其时已是刘基逝世139年之后的事了。此后刘基庙遂遍布青田、丽水、苍南等地凡十多处,其中尤以南田镇诚意伯庙为最。位于浙江省“天下第六福地”文成县南田镇,是明代开国元勋刘基(伯温)的故乡,集中了刘基庙(诚意伯庙)、刘基墓、刘基故居。据记载,南田刘基庙始建于明明英天顺三年己卯(1458年)奉旨敕建于新宅祠堂垟,屈指算来,也有近540多年历史,庙分“王佐”、“帝师”两木坊,头门、仪门、正厅三进,追远祠五重,两侧有迥廊,占地3000平方米。清代多次予以重修。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乡绅刘耀东等主持重修。进入刘基庙公园,正面广场是刘基的立像,右侧为新建的刘伯温纪念馆,左侧为著名的刘基庙。刘基庙左右两大牌坊,分别为“王佐”、“帝师”,显明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首辅的地位与作用。从正庙入内分别是头门、仪门、正厅、追远祠,建筑气势宏大,匾牌对联众多。刘基庙庙木质结构,石墙黑瓦,飞檐翘栋,整个建筑群显得卓尔不群。石围墙内,几枝翠柏郁郁葱葱,古杆抉琉,为刘基庙平添几分古朴之气。

学业本程朱,立德立功,千古声名不朽;

经论追张葛,作师作相,万年俎豆长青。

——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谢稚柳撰书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脚刘基庙

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

庙堂馨俎豆,枌榆故里,群瞻遗像千秋。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脚刘基庙(诚意伯庙)

  步入刘基庙大门,上方悬有“钦建诚意伯庙”直匾。庙门内幽静肃穆,甬道旁冬青郁郁。两旁各有鱼塘几条鲤鱼活蹦乱跳。走进仪门,当中有一块牌记,上有明朝朱元璋御赐刘基告老诗:“妙策良才建联都,亡吴灭汉显英汉。不居凤阁调金鼎,却入云山炼玉炉。事业堪同商四老,功劳卑贱管夷吾。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赫然醒目。仪门与正厅之间,一宽大的天井,可容数千人。两旁松柏森森,芳草萋萋。两旁迥廊连达正厅,左廊有一重900斤的古铜钟,右廊有一擂鼓。庙有苏步青、苏渊雷、周慧君、钱南扬等全国书法大师的手迹。入得正厅,上方悬有“万古云霄”、“间气伟人”等横额,还有章太炎先生题、沙盂海书的“千秋景仰”四字,那劲有力。一尊高三米的刘基全身坐姿仪像立正中,刘基峨寇博带,显得温文尔雅,气宇非凡。左右一文一武两尊塑像为刘基及其长子参政公刘琏,次子刘璟。三尊坐姿仪像、“文革”期间,被当做“四旧”而遭受浩劫。现安放的是市陶瓷研究所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关历史资料,精心设计而重塑,三尊坐瓷仪像。刘基身穿“太师”礼服,头戴太师帽,长、次子穿戴文武官装。看着形态逼真、笑容可掬的刘基像,我的脑海不禁浮现出几句诗来:“悠悠古园情,何须恙笛引?绵绵思乡意,无月也萌生。”据刘氏族谱记载,南田刘基庙清代以来先后曾修建过四次。解放后,1963年,也有过小修。由于修建及时,管理较善,至今该庙的正厅和木牌坊尚保持明代建筑特色。庙后一座“追远祠”,是刘基上七代的追考祠,祠前一株桂花树,秋天则桂子飘香,阵阵扑鼻,分外清新隽逸。诚意伯庙古朴壮观,明代建筑特色,是独一无二的。2001年6月25日,刘基庙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而刘基故居处于深山处的武阳村中,号为“武阳山庄”,由云鹤楼、知新斋两幢建筑组成,刘基的后代负责管理。文成最早于1948年设县,刘基谥“文成”,故以县名。

辞官居草庐著郁离,喻世讽元政称绝作;

顺时佐明君定大计,驱胡光汉业为帝师。

——刘基第21世孙刘刚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武阳山庄云鹤楼

  此联足以概括明太祖军师刘基的一生。

石洞万千岩,眺览胜区,犹传词客骚人句;

时务十八策,钦瞻遗像,想见长吟抱膝年。

——沈子肃题浙江省青田县石门洞刘基祠

热泪洒西风,高处寒多,慨抚头颅辞故里;

孤身投朔雪,望中人远,独留面目见先王。

——青田县知县魏在田所题、黄岩任政书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刘伯温公园辞岭亭

  刘伯温公园横跨钟山、华盖山及天耳山。公园前竖有刘伯温巨型石像。据说刘基石像初运来时,大雨倾盆。待要移上山时,雨即渐小直至全停。塑像刚一放下,雨复骤下,乡人叹为异事。从钟山那边起,一路崛岖难攀,过华盖山,有一段峰顶甚为难行,我们将其取了个雅称,曰龙脊峰。龙脊峰之东,即为辞岭。辞岭上有二石如蟾蜍北望状,人称玉蟾。玉蟾伏于山巅,北望痴然,似乎在企盼刘基父子的毅魄归来。辞岭下有一亭曰辞岭亭,据传为当年刘基次子刘璟被燕王所拘北上辞别父老乡亲处。亭内有昔青田县知县魏在田所题、黄岩任政书的这副对联。此联写得慷慨激昂,深有燕赵悲歌之士的风格。刘璟(1350-1402),字仲璟,刘基次子,弱冠即通诸经。慷慨尚节义,喜谈兵,人誉为酷肖乃父。温州叶丁香起兵,延安侯唐胜宗率兵镇压之。刘璟参预军机,决策多出其手。还朝时唐胜宗向明太祖称赞刘璟才略,太祖大喜道:“璟真伯温儿矣。”明太祖想念刘基,每年召见刘璟和当年开国一班文臣如章溢的儿子章允载、叶琛儿子叶永道、胡深儿子胡伯机等人,入见便殿,问寒问暖,燕语如家人。洪武二十三年为合门使,尽忠职守,毫不怠慢。谷王就封,擢为左长史。建文帝立,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刘璟随谷王归京师,献十六策,不听。令参李景隆(李善长之子)军事,以抗朱棣。李景隆兵败,刘璟夜渡卢沟河,冰裂马陷,冒雪行三十里。子貊自大同赴难,遇之良乡,于是一同归京师。上《闻见录》,不省,遂归里。建文四年,朱棣攻占金陵,夺取建文帝位,召刘璟进京。刘璟称病不赴,遂被捕入京。刘璟到南京后,犹称殿下。朱棣要他劝进。刘璟坚立不屈,说:“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 朱棣震怒,将他押入天牢。刘璟遂在狱中以辫子绞喉自尽,时年五十二岁。后来追谥为忠节,世称忠节公。后人就将刘璟就道与家属、父老辞别处的山岭称为辞岭。民国十一年(1922年)乡人捐资在辞岭下筑墙建亭以为纪念。亭依华盖山与天耳山坳作城门式,石木结构,上作歇山重檐式。辞岭亭旁,古松苍苍,直干云霄,人称忠节松。辞岭亭外,细雨乍歇,是一片烟雾迷蒙,辨不清刘璟去时的方向。

名贤为社稷而生,岂为景星庆之有光两浙;

文字得江山之助,即此犁眉覆瓿并足千秋。

——佚名撰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夏山轩辕丘刘文成公祠

  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西北夏山,有一座刘伯温墓。刘文成公祠建在轩辕丘,传说丘上有一内空的巨石,外有一把石锁,名为藏书室,内藏天印兵书,由白猿娘娘看管,只有刘伯温才能进内读书。祠堂内挂上这一副对联。在文间传说刘伯温(姓刘名基)能呼风唤雨,有未卜先知之法,这是夸大其词,但他确是一位博学多才,足智多谋之士。刘伯温病逝后,他的七代孙刘禄在明天顺二年(1458年)建造了刘伯温庙。

择主建殊勋,看出处攸关,直与子房同际遇;

隐居求素志,论春秋大义,远追元晦溯渊源。

——中国国民党元老居正题浙江省苍南县莒溪镇南山刘基(伯温)庙

  刘基庙位于苍南县莒溪镇南山,明弘治七年(1494年)刘基第6世孙刘启宪由方成县南田迁居于此后所建,清代重修。占地面积1700多平方米。庙坐北朝南,依山临溪,系二进两厢合院式木构建筑,结构严密,保存较完整。1983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重修。被明武宗誉为“开国文臣第一,渡江策士无双”的刘基,勋烈与文章并茂,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诗文具佳的文学家和著名的思想家。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下处州,闻刘基及宋濂等名,次年礼聘而至。参与谋划平定陈友谅、张士诚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为太史令,不久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朱元璋即皇帝位后,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人惮其严。洪武三年(1370年)授弘文馆学士,封为诚意伯。刘基佐明太祖朱元璋平天下,太祖比之为张良,为政颇有知人之明。洪武四年赐归。八年病卒(有传闻为太祖所杀)。正德八年(1513年)加赠太师。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其文与宋濂齐名,诗与高启并称。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有《郁离子》10卷,《覆瓿集》24卷,《写情集》4卷等,后均收入《诚意伯文集》。相传作有《烧饼歌》对后世之事多有预言。

开国称元勋,作王佐,为帝师,一朝功成归隐逸;

立坛垂后世,精诗文,通易数,千秋庙享在乡邦。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著名华人学者林多梁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脚刘基庙

博学多才,济世文章,一代文豪当之无愧,千秋景仰;

为官正直,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人之楷模,名垂竹帛。

——佚名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脚刘基庙

  2002年召开了由丽水师专刘基研究所、青田县刘基研究会、文成县刘基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的“全国刘基文化学术讨论暨浙南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刘世德教授(博导)、王学泰研究员、浙大西溪校区徐朔方教授(博导)、浙江大学林家骊教授(博导),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廖可斌教授(博导),淮北煤炭示范学院张秉政教授,南京大学周群教授(博导)、武警指挥学院索全祥副教授(博士)、复旦大学古籍所徐永明博士后、浙大中文系孙秋克(女)副教授、南京示范大学赵家新讲师(硕士)、中山大学周松方博士、丽水师专吕立汉教授、郑伟鹏副教授、胡一华教授、毕英春(女)副教授、徐文平讲师、李岩硕士、郑春奎副教授、杨俊才副教授(硕士)、赵治中教授、刘京副教授、吴茂青副教授、王闰吉硕士、黄红日硕士、梁宇光馆员、吴锡鑫馆员,《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王立嘉常务副主编,人民日报海外版名流周刊杨长岳研究员、编辑,富阳市文联办王运祥、武义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邬伟平,还有丽水市、青田县、文成县有关领导和文成县刘基文化研究会成员共60余人。分别在丽水、青田、文成对刘基文化和浙南旅游经济开发进行探讨,并收到论文20多篇,由文成县人民政府出资出版论文集《刘基文化论丛》。与会专家、学者还考察了文成县南田镇的刘基庙、刘基出生地武阳村、夏山刘基墓。当专家们看到一代伟人刘基墓竟是一堆土丘,感慨万千,不约而同地向先贤刘基三鞠躬。

出处进退与任圣,冥符运会启风云,旷代勋华民族史;

事业文章有姚江,继武梓桑祟俎豆,千秋祠宇栝苍山。

——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脚刘基庙(诚意伯庙)

  1985年农历六月十五日,文成县人民政府在诚意伯庙隆重举行刘文成公诞辰675年纪念大会。参加纪念大会的有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毛昭晰、浙江省参事室主任刘劲特、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梅福根、上海文汇报编辑刘文锋、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忠乐、温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周笃生、文成县县长王吼狮、县委宣传部长孙福华、瑞安县委书记张桂生、泰顺县委书记刘万伦、原景宁县委书记刘炳发、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苏渊雷、苏春生、杭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规、遂昌明史专家王权、原国民党总统府秘书长王敬身、温州市著名书法家林剑丹等。大会由文成县宣传部长孙福华主持,文成县县长王吼狮致词,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梅福根、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中乐、华东师大苏渊雷教授分别在会上赞颂了刘基的丰功伟绩。

挺身一个人,观天察地,内运筹,外决胜,恍乎吕公再见;

特献十八策,韬文耀武,始济国,终善身,穆然张氏重光。

——清处州知府雷学海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脚刘基庙

嘉谋入告,想当年风云会合,真个是肇造区夏,弘济桑梓;

元老投簪,到今日俎豆馨香,这才算名垂竹帛,谷贻子孙。

——佚名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脚刘基庙(诚意伯庙)
  1985年农历六月十五日,文成县人民政府在诚意伯庙隆重举行刘文成公诞辰675年纪念大会。会后专家学者、文人墨客纷纷拨墨挥毫,题词赋诗,赞誉先贤,留下墨室。苏渊雷教授题词:“招隐青田一鹤迟,犁眉覆瓿竟谁知。感时述事五更转,括地搜天二鬼诗。万物化成同一瓮,八风共命忽纷支。只除石抹真知己,红树悲秋染泪丝。”瑞安县委书记张桂生赋诗,由林剑丹书:“卧龙高际上,一出志吞鲸;师帝陈良策,佐王倾直声。匡时黎庶重,避世利名轻。浩气惊天地,千秋赞意诚。”遂昌王权题词:“专程赴会值良辰,庙貌巍峨百感臻;瞻仰尊容神欲往,合凭微旨溯前因。”二十世孙上海文汇报编辑刘文锋步苏老原韵撰书:“珠光剑气耀蒿莱,浩浩苍山猿啸哀。枉费高皇千百计,先生未尽帝师才。福地南田曙色新,金身宛在见嶙峋。内庭新鼠云天暗,空有郁离启后人。”全国著名专家学者苏步青、潘主兰、韩天渊等十余人亦为纪念大会寄来贺词。其中苏步青贺词:“辅佐元璋出草莱,郁离文学有余哀。何因传世歌烧饼,委屈先生济俗才。华盖山高庙貌新,赤松紫柏几嶙峋。功名难处今尤烈,不信南阳有故人。”

溯神州九万里域中,威弥驰而伏莽兴,窃字盗名,竖子争为秦鹿逐;

奠有明三百年天下,殄群雄以扶真主,拨乱反正,彼苍肯许蜀龙潜。

——民国《平阳县志》副总编裔孙刘绍宽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刘基祠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建邦定鼎,耀武蹈文,思犯颜直谏,独做皇明真帝佐。

三不朽乃成大事业,骋才弘道,观天察地,惜遗恨难抒,谁怜荒野旧茅庐。

——明青田县县令唐敬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刘基墓

继留侯、武侯千余载后,佐辅洪武建立明朝。运筹帷幄,献策定谋,开国文臣称第一;
继宋代、元代四百年间,驱逐胡元重光华夏。收复燕云,功成身退,渡江俊杰应无双。
——国民革命军整编98军军长刘劲持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刘基祠(32+32=64字)
  刘基作为军师宰相一类人物,名与留侯张子房、武侯诸葛亮齐,誉为史上三国师。他辅佐朱元璋,运用他的文韬武略,参予军机,东征西战,运筹帷幄,「谋无不用,用无不效,率成天下大业」,终于推翻异族胡元统治,光复汉绩,辅佐大明。他不仅武绩卓著,而且文才盖世,着有《郁离子》等诗文,故谓开国第一文臣。洪武定基,他功成身退,不计爵位,三次拒绝朱元璋拜相,却去从事制历、定法、修陵等琐务。然而终因他秉性刚直,得罪奸臣胡惟庸,又遭朱元璋猜忌,竟遭罹害,不得善终。刘伯温的功绩在他身后却受到一再彰扬,追封太师,谥文成,立诚意伯祠。

赞庙谟奋有四海,运帷幄底定中原,隆勋为开济宗臣,况学究天人,备见鸿文垂宇宙;
立乾迁大节凛然,归故庐高山仰止,盛德自扬芬国史,且泽流奕叶,长承燕翼祀春秋。
——南田镇旅台湾退休将军刘兆祥撰书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脚刘基庙(33+33=66字)

言陈圣道,术究天文,帷幄中不惭名士,兼故乡倡义,泽被枌榆,迄今日庙貌巍峨,奉燕尝犹思遗爱;
学本帝师,才为王佐,草庐内早识真人,想开国之勋,望隆伊吕,宜后嗣馨香俎豆,笃忠贞以迪前光。
——清嘉庆元年江苏学政后裔刘权之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脚刘基庙(38+38=76字)
  此联为清进士,嘉庆元年提督江苏学政后裔刘权之为刘基庙撰题的楹联。刘基例享春秋二祭,均在刘基庙举行,春祭为农历正月初一,秋祭为农历六月十五日(刘基诞辰)。祭品有金银两山,三牲(全牛、全猪、全羊)福礼,五谷瓜菜,鸡鸭鱼鲜,山珍海味,糖果糕饼,还有预示吉利的旦(大)桔(吉)梨(利)柿(市)等,种类极多,十分丰美。届时庙内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哨呐琴箫,爆竹土铳,热闹非凡。据《刘氏宗普》载,不但刘氏后裔世代轮流祭祀,时有官方祭祀。《刘氏宗普》载有祭诚意伯文:“维洪武九年岁次丙辰九月壬午朔越十六日丁酉,承事郎前工部员外郎刘彬、承事郎礼部主事兼吴相府录事吴公顾、从仕郎前常州府武进县丞赵嗣泰等,谨以牲礼致祭於故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前御史中丞护军诚意伯刘先生之灵曰:……”又钦赐祭文:“维正德岁次某年某月某日,浙江处州府知府某,钦承上命致祭於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诚意伯赠太师谥文成刘公曰:帷公学本帝师,才具王佐,相我圣祖,速扫胡夷,乾坤载清,纲常复正,古称名世,何以过之。帷皇念功,特伸恤典,文臣之谥,光於留俟,岁祀之仪,比於魏国,兹於仲春(秋),式当明荐,老成虽远,风烈固存,秩祀有常,永昭崇报,尚飨。”但由于种种原因,祭祀时有中断,特别是文革期间,不但没有祭祀,连塑像都作为“四旧”被毁,庙也差点圮废。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和政府重视了文物保护,成立了刘基庙管理委员会,恢复了春秋二祭。主祭由原刘氏后裔广展到其他各姓。只要自愿,并能承担祭典经费开支的,向管委会报名,由管委会安排祭祀年份。

读尼父二百四十春秋,占天子气于金陵;虎之略,龙之韬,视叶琛章溢宋濂独属奇才,不减关山夫子;
定禹州三万六千山水,简上帝心于燕翼;电作旗,雷作鼓,较沐英花云徐达龙为豪士,依然诸葛先生。
——清康熙青田知县张皇辅题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刘基祠(39+39=78字)

  纪念、题咏、嵌典(涉)刘基联

两朝天子;(指刘邦)
一代军师。(指刘基)
——民间传奇:刘姓宗祠联和项刘斗联
  相传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楚汉相争最终造成刘姓人和项姓人如同世仇,相斗不止,始终不和。结果既影响了生产发展,又影响了社会稳定。某地有两个村庄,一是刘姓,一是项姓,中间隔着一条河。刘项两村人老死不相往来,但就是相互斗联不止。每年的秋季将对联悬挂于村口,无非都是抬高自己,贬低对方之意。某年,刘姓人早早就挂出了这么一副对联:“两朝天子;一代军师。”此联中上联“两朝天子”说的是汉高祖刘邦创立西汉,汉光武帝刘秀创立东汉的故事。下联“一代军师”说的是明朝军师刘基(即刘伯温)的故事。项姓人要想再高过刘姓人,看来很难了。其时刚好有一位上京赴考的秀才路过项姓村庄,借宿村里。闻说此事,心想总是争斗下去,也不是办法,便有心促和。于是只身来到刘姓村庄,说明利害,劝说刘项和解,和睦相处,共享太平。刘姓人只当是项姓人想不出对联,才派人来说和,便要求对方出示对联,才肯言和。秀才没有办法,只好亮出一副对联:“烹天子父;作圣人师。”此联中上联“烹天子父”说的是项羽和刘邦争霸期间,项羽将刘邦父亲擒获。于是派人告诉刘邦,刘邦要是不肯投降,他就要将刘父烹熟了吃。刘邦听后,对来人说,若是烹了他父亲,请分一杯羹,让他也尝尝味道。项羽终是不忍,便放了刘父。此事对于刘姓人来说,刘邦是个毫无孝道、鲜廉寡耻之辈,极不光彩。下联“作圣人师”说的是孔子东游,路遇小孩项橐,与他一番交谈后,孔子说,小项橐“可以为师矣”。刘姓人看到秀才抖出这副对联,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加之确感如此斗下去,实是于家于国无益,遂同意和解。

三分天下诸葛亮;
一统江山刘伯温。
——民间传奇:诸葛亮千年预言联
  刘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开国谋臣,是民间传说中的神机妙算人物,甚至说他是诸葛亮转世。传说有一天,刘基在行军途中做了一个梦,梦见他离开朱元璋的营帐,独自走进深山老林。山路坎坷异常,森林越来越密,不觉有点着急。看看四周无人,就想找一处隐蔽地方小便。慌忙间惊走一群野鸡,腾空而飞。只见不远处有一座千年古庙,刘基径直走了进去,一看,庙门匾额上书“诸葛武侯”四字,庙门左右贴着一副谶语:“金鸡土狗奔马时,留头金刀在此溺。”刘基不解其意,也来不及琢磨推敲,先在庙内僻静处方便之后,抬头一看,坏了!怎么能在庙中撒尿,冒犯神灵,其罪不小,赶忙给庙中神像深深施了一礼。随即发现神像下有木刻神牌,上写:“三分天下诸葛亮;”刘基大笑一声,心想:我一统天下还没说什么,你三分天下有啥了不起。一气之下,把木牌摔断在地。谁知断牌里面还有一个小牌,刘基拿起小牌一看,上面竟然写着:“一统江山刘伯温。”此时,刘基才大吃一惊,诸葛亮果然是神人也!早在一千多年前,他就算定我会跑到这里小便。再回头看看庙门上的那副谶语:那留头金刀不是分明指自己的姓吗?留去田加金、刀旁正是“劉”(刘的繁体)字。上句那“金鸣土狗奔马时”,很明显是指时间。此年是丁酉年,酉即鸡;九月九日的地支是戌,戌的生肖是狗;奔马时,显然是指正午时辰,现在正是正午啊!想不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诸葛亮算得准确无误,太神了!刘基连忙在诸葛亮像前跪下作揖,连连请罪。没想到,跪下之后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了。正在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又见对面墙上写有拳头大四个字:“弃甲而走”。心想:这不是暗示脱了盔甲才能脱身吗?刘基赶忙脱下盔甲,果然得以脱身。此时,刘基的梦也醒了。

朱皇亲封龙庆景;
国师讨来种香菇。
——佚名撰浙江省庆元、龙泉、景宁三县(浙南山区)大小菇神庙联
  元明时期,是香菇文化的发展时期。初期,处州人刘伯温带香菇进献皇帝,受到明太祖称赞,因而有“朱皇亲封龙庆景;国师讨来种香菇。”的传说,相传至今。香菇成为贡品以后,促进了菇业发展。菇神信仰中除了五显神、吴三公,增加了刘伯温。元大德年间西洋一带菇民在吴三公生前菇棚遗址建庙纪念吴三公,明万历三年(1574年)明神宗敕封吴三公父子兄弟等十二位为判府相公后,菇民在原址重建,改称吴判府庙。这个记载证实了《庆元县志》吴判府庙中“神姓吴”指的就是吴三公,也说明奉吴三公为菇神得到官方的承认。据《菇业备要全书》中的《朽木产菇章》,叶耀廷先生又旁注“字眼古人笙歌”。《古人笙歌》是唱古人的,从田氏兄弟唱到陈法清、十四夫人和方卿,又从包公唱到唐传、杨家将。然后才是说到香菇的《出门踏樯章》。杨家将唱完唱《出门踏樯章》,中间有十二句过渡段。唱刘伯温国师奏明皇洪武钦赐龙庆景独放香菇,这就是大小菇神庙这副楹联的来历。菇山神位和龙庆景菇民家里香火榜中必有刘国师、吴三公之原因也在此。笔者称它为《香菇笙歌》的序歌。为了保持歌谣原貌,都保留《菇业备要全书》中分章的原来名称,山歌的总题目采用龙泉人使用的称呼:《香菇歌》或《香菇笙歌》。此联是说“明太祖朱元璋奠都金陵,因久旱求雨而食素。刘伯温以菇进献太祖,太祖尝之甚喜,旨令每岁置备若干。刘伯温系处州人,顾念龙、庆、景三县山多田少,地瘠民贫,乘间奏请太祖,以种香菇为三县之专利,他县人不得经营此业”(民国初年叶耀庭《菇业备要》)。可见三县规模栽培香菇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并且成为三县农民以赖谋生的主产业,从而有了“菇民之乡”的称谓。

附录一:【刘基趣诗选录】

一对湘江玉并看,两妃曾洒泪痕斑;

汉家四百年天下,总属留侯一箸间。

——《巧咏“箸”诗刘基得重用》(刘基题咏箸〔筷子〕诗)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省青田县人。元末进士,明初大臣。据说刘基第一次与朱元璋相见时,朱元璋设宴招待,席间问道:“先生会作诗吗?”刘基说:“吟诗作赋乃读书人最起码的本事,怎么能不会呢?”朱元璋于是便指自己手执的斑竹箸(筷子),要他以此为题吟诗。刘基应声便吟:“一对湘江玉并看,两妃曾洒泪痕斑;”用尧之女娥皇、女英恸哭而有斑竹之典。朱元璋听了皱着眉头说:“秀才气味。”刘基说:“还没作完呢。”按下来又吟出两句:“汉家四百年天下,总属留侯一箸间。”转用张良(被封留侯)“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典故,表达愿为朱元璋运筹帷幄、出谋划策之意。朱元璋闻听大悦,再不以刘基为一介秀才,顿生相见恨晚之感,有刘基为军师,整日相伴,辅佐自己以对天下。


刘基的古诗文大全                                古诗文网

其他经典对联

热门经典对联


©古诗文网